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晋东南、面向山西省,辐射全国,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素养,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能源化学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化工过程工程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及企业经营管理等能力,能在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加工利用、新能源(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应用、能源材料研发制备、能源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工艺研发、装置设计、生产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升级、质量检测控制、安全环保监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分解为以下五个分目标:
培养目标1:掌握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相关的数理、化学及工程科学基础知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岗位工作和事业发展的不断变化与要求,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目标2:能基于所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识,对能源化工领域出现的工程和技术问题进行探索。初步具备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分析、信息综合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具有对能源化工乃至非能源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能源、化工、新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创业、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研究、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培养目标3: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同工作。同时拥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项目或团队管理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担任项目或团队负责人,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培养目标4:具有前瞻性和较宽的国际视野,具备竞争意识,能够准确把握能源化工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能适应科学与技术、新能源和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在跨文化背景下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与竞争。
培养目标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太行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核心内涵。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生态文明责任意识,扎根国家能源战略领域,积极服务“双碳”目标,兼具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强烈的行业使命。
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
要求1:[工程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化学、化工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能源物质化学转化相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表述与系统分析,形成对问题本质的清晰认知。
要求2:[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具备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系统认知与深度分析能力,能运用科学原理和专业方法合理预测与模拟问题发展态势,精准识别和清晰表述问题的核心症结,并基于此初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与实施方案。
要求3:[设计、开发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工程设计与模拟软件等工具,结合能源化工行业标准和特定需求,创新设计能源化工单元设备、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确保设计成果具备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要求4:[科学研究能力]能基于化学化工基本原理,采用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能源物质化学转化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独立完成实验设计、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综合各类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能源物质化学转化相关的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合理选择、熟练使用乃至创新性开发适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对问题进行精准预测与模拟,并清晰认知各类工具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要求6:[工程师与社会]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前沿研究动态、技术趋势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具备从化学工程专业视角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与科技热点问题的知识储备和思辨能力,能清晰阐述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联。
要求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扎实掌握能源化工安全和环境安全知识,能系统开展能源化工过程的风险分析、事故损失科学估算、事故调查及客观评估,并能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降低或避免其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8:[职业道德]具备深厚的人文社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熟悉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环境法律法规及工程职业道德规范,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切实履行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的责任。
要求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专业实践和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根据任务需求灵活切换角色,独立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或与团队成员高效协作开展工作,胜任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等多重角色,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要求10:[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清晰、准确的书面与口头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能在跨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沟通与合作。
要求11:[项目管理能力]深入掌握能源化学工程的能量优化方法、项目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工具,能将其灵活应用于多学科背景下能源化工设计与开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升项目实施效率和效益。
要求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自主学习主动性和终身学习习惯,能主动追踪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具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行业新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支撑关系矩阵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H | H | L | ||
毕业要求2 | M | H | |||
毕业要求3 | M | H | M | L | |
毕业要求4 | M | H | |||
毕业要求5 | M | H | L | M | |
毕业要求6 | M | H | H | ||
毕业要求7 | M | M | H | ||
毕业要求8 | H | ||||
毕业要求9 | H | ||||
毕业要求10 | M | H | |||
毕业要求11 | M | H | |||
毕业要求12 | H | M |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与ATUO CAD、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能源化工设计基础、能源化工设计、能源化工工艺学、能源转化催化原理、能源化工专业实验。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含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课程平台 | 课程模块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数%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数% | 学分 总数 | 占总学分数% |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 通识必修课程 | 608 | 25.6 | 39.5 | 24.7 | 51.5 | 32.2 |
通识选修课程 | 192 | 8.1 | 12 | 7.5 | |||
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 专业必修课程 | 944 | 39.7 | 58 | 36.3 | 69 | 43.1 |
专业选修课程 | 168 | 7.1 | 10 | 6.3 | |||
实践创新平台 | 见习实习研习模块 | 34周 | 10 | 6.3 | 40.5 | 25.3 | |
实验实训模块 | 464 | 19.5 | 14.5 | 9.1 | |||
论文设计模块 | 28周 | 10 | 6.3 | ||||
学科考赛模块 | 1 | 0.6 | |||||
创新创业模块 | 1 | 0.6 | |||||
社会实践模块 | 2 | 1.3 | |||||
职业技能模块 | 1 | 0.6 | |||||
其他模块 | 1 | 0.6 | |||||
本平台必修34.5分,选修最低6分。 | |||||||
合 计 | 2376 | 100 | 160 | 100 | 160 | 100 | |
实践教学学时(周数)与学分:
类 别 | 学时数(周数) | 学分数 | |
实验/实训/实验课程 | 独立设课实验/实训/实践(学时) | 496学时 | 16.5 |
课程内实验/实训/实践(学时) | 48学时 | 1.5 | |
集中性实践 教学环节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 74.5周 | 25 |
合 计 | 43 | ||
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2周,1学分),入学教育(0.5周,0.5学分)、劳动实践(2周,1学分)、能源化工设计(4周,4学分)、金工实习(1周,1学分)、认识实习(1周,1学分)、生产实习(32周,8学分)、毕业论文(设计)(24周,6学分)、助教助研助管活动(4周,1学分)、校外社会调查(2周,1学分)以及寒暑期社会实践(2周,0.5学分)。 | |||
毕业及学位要求:
(一)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1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133学分、选修课最低28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